一段發自內心的話

  編話訊時,內心起伏不定,有好些話想說,卻又猶豫不決,深怕同學誤解。後來一想,同學相處都那麼久了,還顧忌什麼!倒是話擱在心裡不說出來才是對同學的不敬。
  跟大家一樣,我深深的慶幸是班上的一份子。大度山上的四年生活,所留給我最深刻的不是東海校園之美,而是同學們那親如兄弟般的友誼。每次在朋友面前提起時,最驕傲的是擁有這一份感情,當然,更快樂的是享受他們那種羨慕的表情。
  記得二年前從通校受完訓,到壽山報到,準備渡海到澎湖時,天天與老夫子、梁孟混在一起。尤其是在澎湖職前講習時,更是與老夫子形影不離。當時就有人以一種懷疑的口吻說:「你們怎麼會那樣好!」也許是一起落難澎湖吧!不過更肯定的該是四年相處所積的情誼。其實當時他所看到的只是我跟老夫子二人,要讓他看到我們全班在一起的樣子,那他真會以為我們是來自另一星球的怪物呢!平常帶學生(也是學弟)做實驗時,常有學生問:「助教,你畢業後,對大學最懷念的是什麼?」,「成績重要嗎?‥‥,我便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們:「成績是重要,但更珍貴的是同學間的感情。」想想當時大家若也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績、埋首於功課上,那今天我們也不會有如此豐碩的成果。每次想到連老甘那麼用功的人都會跟大家一起玩「羅宋」,還有彭慧玲那麼乖的女孩子也會跟著划酒拳,不禁讓人有一種甜甜的感覺。
  六月十四日在柯老師家慶祝他的生日,柯老師很關切的問:「你們是不是會這樣一直辦下去?」我不敢很肯定的回答,雖然這一年來,大小聚會不斷,但又有誰敢斷言以後的聚會不會隨著個人的忙碌而漸減?在編訊的過程中,深深體會到光有一顆關懷的心是不夠的,必須要有具體的行動。相信班上每個人都很珍惜這份情誼,都很關心它。但是若無實物來牽繫,那彼此間的感情一定會在大家的關切聲中疏遠。也許有人認為工作太忙,只要彼此互通電話就行了。畢竟電話是無形,事過境遷,終將被遺忘,再說也不可能給每一位同學通電話。我覺得當初決定編刊物是正確的。有一本具體的刊物在身旁,隨時都可以翻閱。忙碌之餘翻一翻,想想同學,過去‥‥‥,相信彼此間的情誼便在這「翻一翻」的舉動中更加穩固。然而一本刊訊的出版必須要大家的支持,不管編得如何!至少它的內容必須是屬於大家的,不是東海雙週刊,當然更不是摘錄一些與大家生活沒相干的「名」作品充數。因此更需要同學支持。也許「文筆」是阻礙大家提供資料的關鍵。可別忘了,我們是唸化學的,同窗四年,彼此都很瞭解,班上除了老甘、阿泉‥‥‥幾人外,又有誰文筆好呢?更何況我們是在篇「訊」,不是在出小說、散文‥‥‥。
  六月十七日我和士元參加系友大會。相信每個人都有接到通知。起初也沒抱著太大的希望,只是人在學校較方便,去湊湊數。等開完會,我的想法全變了。以前一直以為捐款便是代表對系友會的支持,其實捐款又算得了甚麼?系友會最重要的還是系友們的實際參與。這次會議給我很大的啟示。假如你也參加了這次會議,相信你也會跟我有一樣的感覺。當你看到幾位學長(系友代表)的熱忱,以及對系友會的奉獻精神,那真會覺得自己的渺小與自私。他們的年紀都比我們大了十歲以上,事業上的忙碌更是我們所難想像的。然而他們的那股衝勁卻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所望塵莫及,你說能不慚愧嗎?
  記得開系友會的前幾天,老甘回學校,恰好碰到林碧堯老師,林老師便問他:「禮拜天的系友會你要去嗎?」我當時也覺得沒有這個必要,大老遠跑來參加這個會議,而且彼此又不認識。幾次與康理談到系友會時,曾對他說:「對他們實在很佩服。」但也只是憑空想像的佩服,更不瞭解為甚麼他們會這麼熱心。如今我是完全發自內心的佩服。因而也使我想到我們班上也許能帶給系友會一次高潮。班上的團結是眾所週知的,柯老師也曾說:「他帶了幾屆,沒有一屆像我們班感情這麼好的。」甚至連郭秀光學長對我們謝師宴那一次的歡聚都還記憶猶新、津津樂道。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班上的這一股深厚的感情做基礎,擴散到系友會上,使每一屆都能像我們一般,增進系友會的發展,那也算是廿三屆眾後生對系友會的獻禮。八月二十六日是系友大會,希望屆時東海化學廿三能大放光彩。(陳文龍)

[回前頁]



1977-1981 © 2016
Design: TEMPLATED | Images: Unsplash